|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探寻潮汕抽纱技艺,领悟传统文化魅力|艺术与设计学院探究潮汕抽纱技艺传承之法


为挖掘潮汕刺绣抽纱技艺背后的故事,2021年7月14日至16日,通识教育中心与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赴潮汕地区“潮汕抽纱技艺传承”多彩乡村学史奋进团孙恩乐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前往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潮绣世家、忠勉绣庄、汕头市潮阳洋贝村等地,深入开展“潮汕抽纱调研”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潮汕抽纱技法复杂,源于粤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借助专用工具,按照图案纹样,利用适合布料及纱线进行各种艺术处理的造型艺术,其产品是人们装饰、欣赏的日用品和馈赠、珍藏的工艺精品。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走访,采访了多位抽纱传承人与手艺人,通过现场观赏抽纱技艺成品、聆听手艺传承人讲述有关抽纱的历史及故事,深入了解潮汕抽纱文化,探索潮汕抽纱文化弘扬与保护之道,领悟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01

抽纱初印象

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的潮绣世家艺术馆的走访拉开了此次实践活动序幕。

团队成员在此近距离接触了此次调研的重点对象——潮汕抽纱技艺作品。作品以其精妙的图案搭配上各种精湛的绣技,巧夺天工,细腻的绣法令团队成员叹为观止。


之后,省级抽纱传承人祝书琴大师为团队成员演示了抽纱绣技之一:菠萝皮。



祝大师在展示的同时耐心地为我们科普潮汕抽纱文化知识背景,以及制作抽纱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她表示:抽纱技艺非常考验绣娘的眼力,要看好每一根线,抽纱过程中不能多抽也不能少抽,这样最后的成果才会好看,而关于布料的经纬分别要抽出多少根线,则要根据作品以及布料进行判断。


在体验祝大师抽纱中的“网窗”潮汕工艺之美后,同学们紧接着采访了其母亲林美真老人与其徒弟,了解他们与抽纱间的故事。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初次调研中,同学们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潮州抽纱的历史文化,大家对潮州抽纱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


02

抽纱见时代

为进一步挖掘潮汕刺绣、抽纱技艺背后的故事,团队于7月15日一起走访了潮绣市级传承人宋忠勉大师与许汉武老人。

上午同学们来到忠勉绣庄拜访宋忠勉大师及手下三位正在刺绣的绣娘,观赏学习她们如何进行手工刺绣。绣庄里各类传统抽纱绣品、丝绒绣品、潮绣品琳琅满目,绣品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都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同学们采访了许汉武老人。起初,许汉武老人给大家欣赏了他细致包裹着的抽纱手帕。这是他收藏多年的手帕,是如今已有七十多岁高龄的绣娘曾经的作品,特意取出供同学们调研活动学习。


许汉武老人开始讲述他自1981年来所从事抽纱手帕分发的经历。

他曾经来回运送抽纱制品的地方有汕头、揭阳、惠来、陆丰等地区,可如今的年代极少会有人做抽纱相关的工作,因为手工耗时耗力又出品效率较低,加之科技迅速发展下大工业也早已替代大部分的手工业,在市场缩小后抽纱制品价格高而日常生活实用价值低的情况下,除了收藏爱好者,很少有人会愿意出高价买这些抽纱制品。

七十年代时,当地很多妇女都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而制作抽纱,这令人不得不感叹手工艺人的艰辛。可与此同时,更由衷而生的是对当年精巧技艺的赞叹,对如今几近失传的手艺的遗憾。


03 抽纱深感悟

7月16日,继走访了潮州市湘桥区的五位潮汕抽纱、刺绣非遗传承人后,团队孙恩乐导师带领成员与省级抽纱传承人陈树泽大师同行,一同走进潮阳洋贝村采访当地一家较有代表性的手工艺人世家——黄秀君绣娘一家。

孙老师和陈大师向黄秀君绣娘及其丈夫黄彦辉老人表明来意后,以潮汕抽纱技艺为话题互相分享自己的历程和经验。而后绣娘操作抽纱技艺给团队成员观看学习,边操作边讲解工艺名称及技巧。


期间同学们也对绣娘进行了记忆性挖掘采访,了解到抽纱手艺是世代相传的,绣娘7岁时便跟着母亲学习抽纱刺绣。对于抽纱手工艺来说,童子功十分重要,虽然如今抽纱市场逐渐消失,但她依然坚持将这门手艺保留到今天,成员们都感到十分佩服。

现场教学告一段落后,绣娘拿出她压箱底的抽纱作品给成员观赏,作品样式多样、精巧绝伦,最远的可以追溯到1978年,却都保存完好。


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同学们观赏了许多抽纱手工艺品,一张小小的抽纱制品,是人们生活的一片缩影,却也是潮汕非遗文化的集大成。

潮汕刺绣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神瑰宝,它的百年轨迹映射着一个时代的兴衰。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尽可能地挖掘抽纱手工艺人背后的故事,发挥团队自身的特长,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创造良性发展的机制,探究潮汕抽纱技艺传承之法,为传承与弘扬潮汕抽纱文化贡献广工青年智慧力量。



图文编辑| 潮汕抽纱调研团队

审核| 余素庄 孙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