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架结构
从岭南古建的大木构架形式分析,以北方抬梁式为主,兼有穿斗、干栏地方建筑特色的构架体系已趋完备。在具体构造做法上,许多明清建筑仍然保留了北方唐宋时期的月梁、梭柱、生起、侧脚、柱槓、劄牵等做法。总体来看,广东木结构建筑的大木构架是较为成熟的。粤东潮汕民系建筑受到闽越地区的影响,而粤中广府民系建筑保留中原古制较多。广东有着以水为代表的柔性文化,例如月梁、梭柱、圆弧形拱头的斗棋等,喜好使用弧线、弧面等卷杀工艺,使得广东木结构建筑的构件富有柔和秀美之感形成刚柔相济、秀外慧中的风格。
2.砖、石
在广东古建筑中,在木构建筑需要重点防潮、防腐的部位,一般都采用石材,并在这些石构件上做有精美的雕刻。为了加强墙体的稳定性,也有采用空斗墙的砌法。在需要出跳的部分,使用叠涩。明清以后,一般工程在石缝中灌石灰浆。根据清工部《工程做法》,灌浆在白灰中加有江米和白矾;石缝勾抿用白灰加桐油;粘补石料使用黄蜡、芸香、木炭;补石须加白蜡、石面。我国古代地面建筑多用夯土墙与土坯,砖砌技术进展也相当缓慢。元代已有质量较高的实砖墙、包砖墙、包框墙等做法。岭南地区因气候湿热防水的需要,建筑多采用砖墙。为了提高整体砖墙的防水防潮等作用,常将贝灰加入石灰、桐油、糯米浆,甚至蛋清与红糖制成砂浆砌筑。其中最有特色的蚝壳墙,采用的石包框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