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籍从很早起就关注南方生态特殊性对人文的影响。《后汉书·南蛮列传》载传说时代的南方地区“所处绝险,人迹不至”“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表达出了岭南气候恶劣与中原隔绝形成了岭南秦以前无史的错误认识。
岭南干栏式房屋
在旧石器时期,南越先人依靠狩猎和采果为生,就自然岩洞而居。约60— 80万年即有岭南原始先民生活在云浮郁南。其后是大约生活在13万年前的韶关马坝人,他们的栖身之所是天然洞穴。在英德宝晶宫溶洞、封开垌中岩、阳春独石仔洞穴的考古发现,证明除了马坝之外,同一时期粤北、粤西还有住在山地穴洞中的先民。
约公元前 10000 年以前,岭南进入新石器时代。岭南人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靠—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在粤北是以农生经济的山岗聚落为主,在沿海开始出现以渔猎捕捞经济为主的贝丘和沙丘遗址。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六千年前至三四千年前,岭南先民生产方式由狩猎扩大至渔牧农耕,生活区域扩大至江海之滨以及平原、丘陵地带,出现了从定居生活的半地穴式房屋到地面式,再到干栏式房屋建筑的转变沿续。
岭南地区的人类居住有穴居,巢居、半地坑式穴居、干栏式和泥骨屋的形式。干栏式建筑与河姆渡遗址的房屋年代和工艺水平接近。肇庆高要茅岗发现分布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木构房屋遗址,是高架子水面或滨水靠岸的干栏式建筑,屋顶可能是树皮板。出土木构件带有榫卯,树皮板两端有三角形孔眼。榫卯结构式木构建筑得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技术。茅岗遗址与浙江河姆渡遗址的房屋遗迹经过碳14 测定的年代相近,河姆渡木质构建更加复杂。香港屯门龙骨滩沙堤推测式干栏式建筑。岭南的木骨泥墙屋在陕西半坡遗址中存在过。 东莞村头贝丘遗址发现十几座木骨泥墙。珠海香洲发现木骨泥墙的烧土块。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发现2处木骨泥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