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观廷书室、仁敦冈书室,达德公所,邓氏宗祠,洪圣宫,鲁班先师庙,文武庙)

一、香港观廷书室

观廷书室,建于清代同治九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书室的修葺工程于1991年完成。观廷书室坐落于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是邓氏家族廿十世祖邓香泉为纪念其父邓观延而兴建,设立书室以培养族中子弟考取科举,进身仕途,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书室兼具了教育及祭祖的功能。古时读书是奢侈的,读书的小孩除了不能在农务上帮忙之外,家庭还要支付学费。但是掌握知识可以拥有财富,所以有钱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书香世代”“诗礼传家”。邓氏家族在当时十分富裕,有财力建设书室、聘请资优的老师,培养族中子弟考取科举,进身仕途,从而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

观廷书室属于两进式建筑,室内的间隔为传统的九室式格局,第一进是门厅,用来摆放杂物,后进为正厅,供奉历代祖先灵位。门厅和正厅中间则为庭院,设有厢房三间,另有天井和阁楼。书室以青砖建成,以花岗石柱支撑,正门门框则以花岗条石镶成。室内的祖龛、斗栱、屏板、壁画、屋脊装饰、檐板和灰塑等都别具特色,为当时工匠精湛之杰作。建筑风格华丽典雅,可以看出昔日的华丽气派和邓氏家族的辉煌家史。其中,灰塑分布于建筑屋脊、檐下、门窗、庭院各处,造型综合了中西方文化不同地域的特点,如西方欧式门拱以及花朵的造型图案;灰塑的题材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文化品格象征寓意的对象为主,如:花鸟画中的兰草,梅竹,博古架,蔬果等,造型优美,颜色典雅。


二、香港仁敦冈书室

仁敦冈书室,又名「燕翼堂」,位于元朗屏山坑头村,仁敦冈书室确实建造年份已不可考,据当地村民相传,书室是屏山邓族为纪念十四至十六世祖而建。根据书室正门木匾额的刻字,书室曾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书室的其中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培育族中孩童参加科举,随着科举制度废除,仁敦冈书室亦改为向村中孩童提供现代教育,直至一九三〇年代才由屏山的达德学校所取代。仁敦冈书室也是屏山邓族的祠堂,供奉坑头村邓族先祖的木主,并用作宗族聚会、传统仪式及节庆活动的地方,例如举行春秋二祭、婚嫁喜事等。书室的建筑格局属三进两院式设计。书室两侧的耳房,曾用以招待前来讲学的广州学者。而中进则置有屏山邓族的祖先神龛。书室内仍保存不少造工精致的建筑构件,例如神龛、驼峰、檐板及对联等,而屋脊及正立面均饰有以吉祥图案为题的灰塑。


三、香港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坐落于香港屏山,是邓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围六村:上璋围、桥头围、灰沙围、坑头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环抱。据邓氏族谱所载,宗祠由五世祖冯逊公兴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古迹之一,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邓氏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却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著邓族先祖神位。其中灰塑分布以建筑屋脊,檐下为主,题材包括瑞兽,花鸟等传统习俗中含有吉祥寓意的内容;用色艳丽,明快。

1990至1991年间,邓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现时仍用作祭祖、庆祝节日、举行各种仪式及父老子孙聚会等用途。


四、香港达德公所

达德公所位于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西铁天水围站旁边,是屏山文物径的文物之一。公所由屏山乡绅邓勋猷倡议于清朝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年建成,达德公所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约有150年历史。以供达德约成员聚会、祭祀之用,以及用作屏山市的管理处。於一八九九年,新界乡民以武装行动抵抗英国接管,据说达德公所是乡民议事的场所之一。也是香港现存唯一专为乡约(村落联盟)聚会、祭祀,以及作为市集管理处而建的公所。

达德公所作为议事的场所,设计简单实用。公所原为一座两进三开间式建筑,后于清朝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其左右两边各加建了「慰寂祠」和「英勇祠」。建筑物主要以青砖建成,配以人字屋顶,墙基以花岗石建造。公所内的现代建筑元素,如在青砖墙上架设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后期在二十世纪进行修缮工程时加建的。达德公所于二〇一三年列为古迹。在屋脊饰有陶塑、灰塑的装饰。


五、香港洪圣宫

洪圣宫座落于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邻近屏厦路。由屏山邓族所建,至今已有逾200年历史,该建筑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洪圣,专称南海洪圣大王,又称洪圣爷或赤帝。是中国南方有名的海神。

根据庙内匾额记载,庙宇可能是建于清乾隆丁亥(1767年),但有指是建于明代中叶。现存的结构于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而成,至1963年时再次大事修葺。

洪圣宫为两进一院式建筑,左右为福德祠及太岁殿,中有天井,结构简朴。其中灰塑分布于建筑屋脊屋檐等处,造型质朴、简洁,以传统图案、花卉蔬果题材内容为主。颜色明艳、单纯。


六、鲁班先师庙

鲁班先师庙,又称鲁班庙,位于西环青莲岛,是香港岛中唯一一间拜祭鲁班的庙宇,现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庙宇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属两进式建筑物,供奉木匠祖师鲁班。庙宇设置多堵精巧护墙及大量雕刻塑像、浮雕及壁画。

庙宇建筑中有不少泥塑,颇具地方色彩,在港岛庙宇较为少见。此庙的山墙、后墙和墀头都有泥塑图案,如一、二进之间的山墙上,有“引福图”,右山墙有“学琴图”,庙内一、二进间的墙壁上,有泥塑两组,右侧为“文王会姜尚”,左侧亦为封神演义之故事。庙后墙头有泥塑三幅,左为“书图”,中为“花卉雀鸟图”,右为“醉酒图”,此外有不少书法和花鸟动物夹杂其间。


七、文武庙

文武庙位于香港上环荷里活道,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清同治元年(1862)期间落成,是香港殖民地时期最早兴建的中式庙宇之一。

文武庙为庙宇组群,由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三幢建筑物组成,其中文武庙主要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圣宫则用作供奉诸神列圣,公所为区内华人议事及排难解纷的场所,三幢建筑物以两条小巷分隔。文武庙反映了昔日香港华人的社会组织和宗教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文武庙组群属典型的传统中式民间建筑,饰有精致的陶塑、花岗石雕刻、木雕、灰塑和壁画,展现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庙宇有两种山墙,即文武庙的弧形山墙和列圣宫与公所的三角山墙。文武庙和公所的墀头均饰以砖雕,画面以人物故事为主,层次分明、形态丰富而富有起伏变化,丰富了单调的墙面,凸显了传统岭南地区砖雕的艺术风格,而列圣宫的墀头则以石湾陶塑为装饰。

文武庙的石湾陶脊(亦称“花脊”)采用中国岭南地区流行的装饰风格,以广东佛山的陶塑工艺为主,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